懷丁丁的時候好像都沒有機會寫下一些懷孕期間的事情,趁現在有時間還記得,應該來紀錄一下新小鬼在媽媽肚子裡的記事。

 

新小鬼還沒有什麼小名,因為丁丁都叫她北鼻,所以就先叫 baby 吧 :)

 

懷老二的過程和丁丁很不一樣,因此我現在都給自己心理建設,有可能生出來以後也都會和姊姊不同,不過每個小朋友都還是要把他們看成是獨立的個體啊!

 

懷丁丁的時候前三四個月我都沒什麼感覺,只有一陣子會偶爾有點頭昏反胃,但後來發現是季節性過敏惹的禍,吃了過敏藥就好了,因此到四個多月才真的確定懷孕。懷老二的時候,生理期慢的第一週我就有感覺了,因為覺得身體很累很累,而且經過學校三明治部的時候,才走過去聞到食物的味道我就快吐了。當時因為 kuma 去辛辛那提出差,因此我們又等了二三週等他回來之後才驗,確定的時候大約是懷孕五週了。

 

最前面的六週除了很容易累以外,大概就是偶爾聞到某些食物的味道會反胃,倒還不會真的吐出來。因為正好是學校期末,我又準備開畢業音樂會的時候,在學校壓力比較大,練習的時候也比較多,我就都盡量坐著,能休息就休息,倒也不算太糟糕。確定懷孕之後,比較重要的就是找好的婦產科醫生。我生丁丁的時候因為是用學生保險,依照規定只能去學校醫院看診。我們現在用紐約州政府的保險 (Family Health Plus),選擇就很多。我打聽了一陣子以後,鎖定兩家診所,決定打電話去問問狀況,看看他們收不收新病人。

 

我這次找的不是大醫院的婦產科,而且有和大醫院合作的婦產科診所。一般的產檢都是在診所做,等到有陣痛可能要生產的時候先和診所聯絡,值班的醫生確認是差不多要到醫院待產的話,再過去醫院那邊,會有診所的醫生在那裡,但是麻醉醫師等等就是用醫院裡的人員。我這次找的考量點除了醫生的評價好壞,對病人是不是詳細解說等等,也特別找了診所本身就有超音波設備的。因為生丁丁的時候是在大醫院,每次排檢查都要等好久,常常要排到一二週之後,多跑好幾趟覺得很麻煩。

 

最後打了幾通電話,就找了另外一位媽媽朋友也推荐的一間全部都是女醫生執業的診所。一般產科病人他們都建議你每次產檢都換不同的醫生看,因為不確定生產的時候會是哪一位醫生執班,不過還是會選一位主治醫師。我就聽朋友的建議選了一位韓裔的 Oona Lim 醫師。他們的產檢過程是在 8 週左右的時候,先和護士約診,護士會給衛教資訊、做紐約州規定的抽血檢驗,之後從 9-10 週起就開始正式的產檢,每四週來一次。確定好約診時間後,就等著第一次的約診囉!

 

這是我最後選的診所:

Women Gynecology and Childbirth Associate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熊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