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產檢和台灣很不一樣~~ (雖然這樣說,但是我也沒在台灣產檢過,一切都是網路上看來的)。我由於學校的學生保險關係,因此要到校外的醫院看醫生,都必須先去學校保建中心就診,取得轉診單 (referral) 之後再去醫院約診。依各家保險公司的規定不同,若是沒有轉診單就自行去外面的醫院看診的話,保險是可以拒付的。

 

我在的學校辛辛那提大學有自己的醫學院及醫院,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轉診不是把我介紹到醫院裡面的婦產科,而是到另一棟 UC Health Medical Arts Building 中的婦產科去。他們的掛號系統也很有趣,是以約醫生為主的。如果你要看診的當天某位醫生沒有看,他們要重新去查到底哪一天有哪位醫生看診,再去看哪個時間還有空可以預約,因此約個掛號常常花很久的時間。有時候看完診要約下一次都要弄個十五二十分鐘了,要是打電話約更是惡夢一場.......

 

每次看診的內容都差不多:輪到你的時候護士會叫你進去,先採集尿液做一些檢驗,護士會量體重和血壓,然後再等醫生來看診。第一次看診的時候我因為搞不清楚狀況,在等的時候才去過洗手間,後來硬是灌了一大杯水又去廁所努力了好久,才把檢驗的事情搞定。第一次去看診的時候護士也會來幫忙填一些基本資料等等,問問有沒有家族病史之類的。護士有時候也會問問有沒有什麼不舒服的狀況,或是有什麼需要特別跟醫生講的。我其實一直沒有什麼大問題,只是現在六七個月肚子比較大,會比較容易累或是喘,晚上不好睡,或是腳到晚上容易水腫等等的。我自己知道這些都是正常的狀況,跟很多人比起來我應該都算順利的,所以也沒有特別在意。護士可能會教你一些幫助舒緩的方式,但是也說大部分的人其實就會一直難受下去到生完......呼~~~

 

醫生進來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問問有沒有問題,有沒有不舒服等等的。如果有什麼需要,醫生會開單子要你去樓下的檢驗中心抽血等等的;醫生覺得有需要的話,也會再幫你排照超音波的時間,要去另一個檢驗中心照。我聽說有的檢驗中心會另外寄 email 或是平信通知你檢驗的結果,不過我們這邊就是等到下一次看醫生再告訴你結果。每次看診其實感覺比較像是給爸媽的心理建設,回答各式各樣的問題,解釋檢驗報告,以及看看有沒有需要做其他的檢驗。

 

每次產檢醫生都會聽胎心音。第一二次產檢的米勒醫生感覺經驗比較老道,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第三次換了年輕嬌小的湯普森醫生,一開始就都只聽到我自己的心跳,找了一下才找到小孩的心跳。這邊的醫院希望你每次看診都找不同的醫生,在生產前最好每位醫生都看過一次,因為生產的時候不知道是哪一位醫生值班,所以希望我們最好讓每個醫生都見過也瞭解一些狀況。這樣的壞處是有些事情要講好幾遍..... 要跟醫生解釋什麼狀況等等的,不過其實就算是同一個醫生也不一定會記得你的狀況吧?! 他們看這麼多人。本來 Kuma 覺得第一個醫生很好就一直找他好了,我倒是覺得與其生的時候碰到比較沒經驗又完全不知道我們狀況的醫生,還是照醫院的建議每個都看過一次比較好。畢竟生小孩的時候也不能選,醫生也不能選,所以還是都看過比較放心。從第三次產檢開始我們就換著看醫生。學校婦產科的醫生也都在學校醫學院教書,感覺應該還滿可靠的..... 其實是不可靠也要自我催眠,不然當媽媽的人會有擔不完的心哩 ;)

 

第一次檢查因為不確定小孩的大小,因此有排了再下一週要我們去做超音波 (第一次做超音波的紀錄) 也有做了很多抽血檢查....一共抽了六支! 第二次就告訴我們所有的檢查都沒有問題,其實很多英文我也搞不清楚是什麼,或者是就算告訴我中文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的,但是醫生就說都正常就對了 :) 不過抽了這麼多支血還是少做了一支:我跟醫生說我有地中海型貧血 (註) 的帶原,但是不知道是甲型還是乙型,結果就是忘了檢查這一項,只好再去給一次血。第三次產檢湯普森醫生就跟我說我確定是甲型的帶原,要知道爸爸有沒有帶原,因此安排了 Kuma 也去抽血。但是因為婦產科的電腦資料庫中不能存男生的資料,因此希望抽血報告會順利送到醫生手上~~~

 

除此之外,第一次的產檢有做取樣,不過醫生反正也是說一切正常安好。第三次因為已經到中後期了,有交代我要去驗是否缺鐵跟妊娠血糖..... 不知道為什麼在美國做後者不用特別空腹,只要喝完葡萄糖一個小時後去抽血就好了,檢驗結果也是下一次再看。葡萄糖真的不太好喝,還可以選柳橙口味或是綜合水果口味的,不過感覺當媽媽的人就是幹嘛都要勇敢捏著鼻子去做!!!!! (雖然我也是很會唉唉叫的) 下一次開始就是二週做一次產檢了,一直到十月份產前一個月是每週一次。其實我也很疑惑美國人沒有每次做超音波,那快生的時候怎麼知道小孩的位置在哪裡,有沒有什麼問題? 不過想說美國人都這樣弄,應該他們會有其他的方法或儀器吧~~ 到時候就知道啦!!

 

註:地中海貧血

 

又叫做海洋性貧血,據說一開始來自非洲,但亞熱帶地區的人也有可能會得,有一說是有這種帶原基因的人比較不容易得瘧疾,所以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基因突變。有這種貧血的人,紅血球比較小顆,因此攜帶血氧的功能比較不好。我以前去捐血就常常被說血紅素太低不能捐,但是其實身體比較健康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或影響。大部份只是帶原的人可能根本感覺不到有什麼不一樣,我可能是從小身體比較虛弱的關係,小時候媽媽就帶我們去驗過了。

 

這種貧血分甲乙兩型,要夫妻是同一型的帶原者才會對小孩有可能的影響。如果夫妻是同一種的帶原,那小孩會有四分之一的機會是重度,二分之一跟爸媽一樣是帶原,四分之一是完全沒有基因 (請回想小時候生物課學的基因算術~~~)。甲型的重度小孩會在懷孕後期因為重度缺鐵而流產或是一出生就死掉,乙型的重度小孩則是出生之後需要一輩子輸血。

 

還是希望我們家柳丁很健康喔!!!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熊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