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一系列文章只是想分享這一年我們帶著小孩到處求醫治療的經過。我們本身並沒有醫護背景,因此有任何問題或疑慮都應該向小孩的小兒科醫生請教及討論**


在美國,小朋友的餵食治療 (feeding therapy) 可能是由語言治療師 (speech therapist) 或職能治療師 (occupational therapist) 來做。我們的經驗和得到的訊息是,語言治療師比較著重於小孩口腔功能上的訓練,例如因為疾病或手術而不會吞嚥、喝奶含乳姿勢不正確的矯治等等。職能治遼師 則比較從其他的方面,建立吃東西的好習慣,改善餵食進食的方式等等著手。


至於要選擇哪一種治療師,第一重要的是看你的保險讓你看哪一種。在美國沒有健保的制度下,一切都要以保單的內容為準,確定到底哪一些治療師和醫療機構屬於你的醫療網 (network) 之中。[關於美國的醫療保險治度可以參考這裡的介紹] 確定以後再打電話去約診,看看哪些治療師有收新病人。很多比較經驗或是比較有名的治療師常常沒有新病人的名額,或是一等就要等上幾個月。確定哪一位治療師有名額之後,就要約第一次的治療評估 (evaluation),通常運氣好的話在幾個星期之間可以排到。第一次做評估,看診的時間是一到二個小時。治療師會看你的小兒科傳過去的資料,跟家長詳細地談話瞭解病史,再擬定治療的方針。


我們一開始去看餵食治療時,其實是有點半信半疑的。說實話因為我們實在試過太多方法都沒有效,覺得治療師真的能給什麼幫助嗎? 不過當時的保險是全額給付所有治療費用的,就覺得每個月繳了貴鬆鬆的保費還是去看看。


我們被轉介到亞特蘭大的兒童醫院,除了院本部之外,其他幾個地區分院也都有餵食治療的專科。因為小荔枝的年紀還太小,因此醫院希望為我們找到最早可以看診的治療師先開始治療,因此是約了 (最快的還是要幾個星期) 的一位語言治療師,正好她在的分院離我們家也不太遠。這位治療師很親切,和我們談過話以後,就說小荔枝的狀況需要每個禮拜都去看診一次,希望三個月內可以讓她成功地用奶瓶喝奶。擬定計畫之後,每次看診就是嘗試不同的方式。


看診的二個月期間,我們試過市面上所有的奶瓶,所有的奶嘴,(不同形狀和材質),在奶嘴上面滴甜甜糖水,小荔枝通通都不喝。

我們也試過不同的餵奶姿勢,抱著,坐著,半躺著,通通都不喝。

不同的人餵,爸爸餵,護士餵,治療師餵,通通都不喝。

試不同的時間點,剛醒來半睡半醒的時候,愛睏的時候,醒著 (馬上就大哭),睡到一半叫起來餵 (馬上發現就醒來大哭,然後又睡不回去又累又哭),也是通通不喝。

唯一一次,差一點成功一點點,是用有媽媽味道的包巾包著喝。我們去醫院的路上,按照治療師的指示先把包斤放在媽媽的內衣裡,到了再拿出來包著小荔枝,又趁她半睡的時候餵。這次她大口大口喝了三口,馬上就發現不對,醒來大哭,然後就再也不喝了。



治療師說,這次她看到小荔枝喝的那三口,肌肉的發展及吸吮能力都很好,沒有問題。如果小荔枝在生理上沒有問題,只是心裡上抗拒喝奶瓶的話,那她也沒什麼辦法了。唯一能建議的是看媽媽能不能調整工作時間,盡量離開家裡的時間不要太長,免得小荔枝脫水。小荔枝和爸爸在家的時候,爸爸能餵一些就喝多少算多少。等小荔枝大一點,可以吃副食品的時候看看能不能從那方面改善她的水份攝取。


就這樣,我們被治療師退貨了。

[待續] 被語言治療師退貨以後,我們換去職能治療那邊做餵食 (feeding therapy) 治療


[這張好像應該放上一篇介紹藥品文章的,沒關係! 一開始吃的藥因為是液體狀,都是用針筒灌的,小荔枝每次都很生氣。後來換成吃 Prevacid 藥切開來就是這樣一粒一粒粉狀的,千萬不可以捏碎,因為這些一粒一粒的粉就是控制藥物進到胃裡面被胃酸吸收的速度。小荔枝每次吃藥都這樣吐口水,把藥弄得滿臉都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熊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